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4919|回复: 10

原创首发 漫步古窑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3 04: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淄水金山黄丰年 于 2020-12-13 05:03 编辑

原创首发   漫步古窑村
张店   黄丰年


1029日,我们职业学院部分老同志按照离退休管理处活动安排,来到了博山山头镇,参观游览著名的山头古窑村


我们来到181路车站大广场,周围商铺饭店与新建的商品楼栉次鳞比。北面黑山上的红叶,金黄的槐叶与碧绿的松柏五彩斑斓,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车站广场南边是著名的陶琉大观园,古典式的建筑,金黄的琉璃瓦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壮丽。一个个经营陶瓷琉璃的店铺一字儿摆开,形成了一个别具特色的陶琉大世界。未到过此地的人可能认为这闻名遐迩的陶琉大观园,使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各样的陶瓷琉璃制品从何而来,又有怎样的渊源不得而知。其实这里还有一段辉煌的历史,还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陶瓷厂——山东博山陶瓷厂,还有那一座座蒙古包似的窝头窑。而今还有一家家的陶琉小作坊及民营工厂。这就是现在的古窑村——山头。


山头村,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中后期我经常来此地。那时这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博山陶瓷厂的大门高大气派,进厂是一条宽阔的马路,路两侧是瓷厂的车间及办公的地方。这是瓷厂的大本营。河的南侧是陶瓷厂的生产基地,也是山头村村民居住的地方。一座座窝头窑冒着青烟,工人们在繁忙的劳动。一辆辆人力车拉着各种样式的瓷器坯件或成品大声向行人吆喝着,紧张的进进出出;一盘盘黄牛拉着碾着青土原料的大碾不知疲倦地转着;一辆辆装满瓷泥的大车送到各个车间,然后又将各种各样的的盘碗碟壶盆匙等坯件送到上釉的地方,再送到一座座窑前,进入火塘。家家户户欢歌笑语,男女老少都在加工制作各种各样瓷器毛坯或者打包装箱。这里可谓是一个瓷器的世界,无瓷不成家。家里人大都是陶瓷厂工人,每家每户也是陶瓷的加工制作之地。房子上,屋子里,脚底下,院墙边,旮旮旯旯都是成品、半成品或者是废品,下脚料。满满当当,无处插脚。这里每天生产数万件的瓷器,火车汽车大车手推车将这些精美的陶瓷制品销往全国各地,成就了全国乃至世界一个响亮地品牌——山东博山陶瓷厂。至今还是咱淄博陶瓷的靓丽名片。那时的博山陶瓷厂很牛,全厂一万多职工,工人家庭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是世界最大的陶瓷厂,也是山头人自豪的地方。


我们一行人走近这千年的古窑村,与我在上世纪来时已大相径庭。这里已听不到工人的吆喝声;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听不到家家户户的欢歌笑语;听不到车辆的喇叭声,也看不到冒着青烟的窑炉,那引以自豪的全国著名的隧道窑已成了文物,一座座古窑上长满了小树或枯草。小院墙壁上那一摞摞的烧制瓷器的熔盆长满了青苔,用各种各样的坛罐盆壶瓶等废弃物垒成的院墙及大门静静的立在那里,留下了那运毛坯成品车辆碾出的深深地沟痕的石板路,留下了那一个个标有这家瓷厂的标牌与老字号的辉煌大门。有的老人看到我们来此,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与酸涩。这里是博山陶瓷的发祥地,所幸运的是这里没有向别处那样一扫而光,开发成楼房,还继续保持着昔日辉煌与今日的萧条和原生态。


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这段文明的历史,记住这座座上千年制陶历史古窑与建国后博山陶瓷厂的辉煌,当地政府除建成了陶瓷琉璃大观园外,又将山头古窑进行保护整理,建成了一个游览景点——古窑村,欢迎参观游览昔日全国最大的陶瓷厂,体会家家户户做陶瓷,人人是工人的情境。


我们沿着整修后的街道,看到墙壁上嵌着的各式各样的废弃件,抚摸着那洁白、金黄、黝黑、、彤红、铮绿、天蓝等颜色的精致陶瓷成件;看到那一个个古典大门,旁边标有详细介绍瓷器之家的堂号匾额;看到那坍塌的墙壁屋舍露出的各种各样的毛坯或成件;看到那古窑内当时烧制瓷器的设施;看到那大车间厂房下一排排隧道窑的铁轨;看到那在街的宽阔处一盘盘加工瓷泥的大碾;看到那盛釉料的大缸,还有那一摞摞的熔盆,心里感慨万千。


回顾山头古窑的辉煌,山东博山陶瓷厂的繁华景象,工人们为社会主义建设苦干实干的精神面貌,使我想起了这个陶瓷巨人成长的历史。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山头陶瓷得以传承与发展,在时光的隧道中一路走来,随着共和国成立的脚步,山东博山陶瓷厂于1950创建,开始叫“建华”窑厂。最初以建华窑厂为主,与建博、市府、泰华、大建、华盛、工薪、大生八个机关窑厂,“聚东”“同盛”“双盛”“三合益”“瑞祥”等19处私营窑厂成立地方国营窑厂——淄博专区窑业总厂。下设北岭、山头两个分厂,职工496名,圆窑26座,年产629万件。1953年总厂厂部由博山税务街迁至山头。总厂迁至后领导力量壮大,个个小厂积极性空前提高,整个山头成为了一个陶瓷的世界。1954年更名为“山东淄博窑厂”,1957年再次更名为“山东博山陶瓷厂”,从此山东博山陶瓷厂成为山东陶瓷业的龙头老大。每天几十万件的瓷器运往全国各地。生产力量壮大,工人增多。为了解决零散小型窑厂的生产,厂革新组经过多次试验,终于试验成功了隧道窑。使瓷器的生产由手工制作初步实现了烧制的机械化。从这里推进毛坯,经过几个流程几小时后从那头就出来精美的瓷器。那些小型的圆窑也逐渐兼并,或专门加工毛坯,或专门生产釉料,或专门生产某种瓷器等。这样分工专业化的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瓷器的生产。有盆碗杯勺等的日用陶瓷;有雄鹰、熊猫、狮子、猴子、龙虎等艺术陶瓷;有卫生洗浴陶瓷;有用于防腐蚀用的瓷管、硫酸坛等专用陶瓷,门类齐全。一个个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干劲十足。当时全国有名的八棱壶就出在该厂。那时若得到此茶具那是一种自豪。每件瓷器下面都有“山东博山”的题款,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所辨认知晓。工厂欣欣向荣,产品供不应求。利润不断提高。成为山东陶瓷业的支柱产业。工人由几千名达到一万余名,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厂。工厂发展了,不忘革命老区的人民,为了使他们走上富裕的道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博山陶瓷厂专门派出领导和技术人员为临沂无偿建设了“临沂陶瓷厂”,为革命老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民生活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除此以外还为全国各地的有来求技术、原料、机械等支援者,博山陶瓷厂也都义无反顾的支援,受到国家及省市的嘉奖。


可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那些有头脑懂技术的个体户也纷纷建了自己的窑厂,从厂内挖人员,争生产资料,压低价格销售,加之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博山陶瓷厂逐渐捉襟见肘,生产日趋衰微。瓷厂周围是无数的小陶瓷厂,蚕食大厂的肌体,订单日渐减少。又因日用陶瓷是粗放型产品,利润低,设备老化。进行挖潜一无资金,二缺技术,这样新项目上不起,挖潜挖不出来,改造改造不起。那些个体窑厂又向大窑厂争市场,厂收入大大降低,厂里退休人员多,工人工资经常开不出,年轻工人及技术人员纷纷辞职下海去干个体或自己另起炉灶,或到其他个体窑厂担任技术员,一时偌大的博山陶瓷厂已无米下锅,无奈在1999年破产。昔日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世界最大的陶瓷厂成了僵化的死龙,高大的烟囱已不再冒青烟,被周围的个体窑厂彻底打败了。国有资产厂房、土地被那些建筑开发商低价购去开发房地产,现在全被那些商品楼宇酒店旅馆等商业门头占据了,就连那个高大气派的大门也荡然无存。


博山陶瓷业重地——山头,又到了建国前的原点。不过那些窝头窑变成了烧电的小窑,那些国窑还在默默的述说昔日的辉煌,也成了这个古窑小镇的名片。

我们在洁净的街衢中漫步,看到两旁一个个介绍古窑村的展板;看到那长满草木的裂缝窑体;看到那一摞摞的熔盆;看到那充分利用废弃物建成的别有特色的房屋墙院;看到那运送陶瓷原料大街上的石板路;看到那一盘盘的大碾,看到现在一家家个体陶瓷作坊或窑厂,心中荡起了圈圈涟漪。山头近千年窑业小镇承载起了山东博山陶瓷厂昔日的辉煌,承载起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沉重记忆,承载起了当今的博山陶瓷的延续,也承载了世人来此探寻山东陶瓷业创建发展继承的文明印记。


别了历史悠久的山头古窑小镇,别了博山陶瓷业的辉煌,也别了琳琅满目陶瓷的陶琉大观园。


2020114

昔日的陶瓷厂9,978252477&fm=26&gp=0.jpg

昔日的博山陶瓷厂
吐着青烟的窝头窑厂9,2673262673&fm=11&gp=0.jpg

冒着青烟的窝头窑
博山陶瓷厂1498319913&fm=11&gp=0.jpg
到处是瓷器的场地

博山陶瓷厂5,1377439720&fm=26&gp=0.jpg

厂房外景




u博山陶瓷厂艺术陶瓷工人愉快劳动2,3326934408&fm=26&gp=0.jpg
工人们在紧张的工作

精致的茶壶6,2414931508&fm=26&gp=0.jpg

精致的茶壶
工人在精心作画7,3103995250&fm=26&gp=0.jpg

工人们在精心作画
隧道窑_.jpg

静静的古窑
隧道窑2_20201031135423.jpg

昔日的隧道窑
老字号大门_20201031135307.jpg

陶瓷老字号的大门
几百年的老窑_20201031135417.jpg
几百年的古窑
熔盆_20201031135332.jpg
这些熔盆见证者昔日的辉煌

黄丰年:山东 淄博职业学院教师。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人,现居淄博张店。 爱好文学写作,喜欢散文、纪实文学、诗歌创作。系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音乐家协会会员,音乐文学协会会员,淄博网络作家协会首批会员。在多家报刊媒体发表作品三百七十余篇。专著《金牛山大观》、《绿洲沃土》、《雪落无声》、《金牛山大观》增修版(与丁恩昌先生合作)、《五谷杂粮》、《瑞雪映春》《春华秋实,并主编或参编多部文史书籍。

邮编:25000   电话:13573334901   2538831922   邮箱huangfnzo@163.com


博山陶瓷厂4,2468407282&fm=11&gp=0.jpg
昔日的陶瓷厂9,978252477&fm=26&gp=0.jpg
发表于 2020-12-13 15:55: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黄老师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3 18:42: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黄老师佳作!受益匪浅!一件件陶瓷,几代人的传承,几代人辛勤劳作,那心酸见证了一座古窑的历史。也见证了淄博的繁荣与发展,也让世界认识了淄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04: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文友玉勇、有缘的荒草先生的关注、留评褒扬。中国企业的沉浮可见一斑,文化传承特任重道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4 08: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跨越两个世纪的山头村的见证人有着多少故事?有着对古村落的情怀,有着对新时代的歌颂,是一篇难得的好文。黄老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4 08: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黄老师佳作,加深了对淄博陶瓷历史的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4 09: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笔法稳重,有厚度,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04: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疯子、大街北平、包泉敏诸文友的关注留评褒扬,共勉。有时间可去游览,会有收获与感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5 14:2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黄老师佳作!第一次看到对山头古窑村这样翔实而充满感情的记述,心里有些震撼,昨日的辉煌已成记忆,好在另一种形式的保护和复兴已经开始,祝福古窑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5 20: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山陶姿晶莹千姿,出窑万彩精魂瑰丽。
黄老师美文让我久回味,赞叹中留下了惋惜.破产后老厂现已片瓦无存,下岗职工为生存奔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