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744|回复: 1

早春的“叮当”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9 18: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早春的“叮当” 声(首发)
张店  大街北平

我小时候居住在农村,在脑海里留下的春的记忆很少有诗情画意的东西,基本上就是那些几千年一直流传着的那些农谚。如“春打六九头,吃穿都不愁。”、“春雨贵如油,下的满街流。”、“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五九六九顺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坡里吃。”等等。 至今,这些农谚依旧深深的影响着我。每逢春来干旱少雨时,心便紧紧的揪着,总是祈祷着一场透地的春雨及时降临,下的满街满地的流;五九六九的时候,也忍不住的去河边道旁寻柳看柳,当看到柳树吐芽,便按奈不住的兴奋,情不自禁的高喊一声:春天来了!

对春的喜悦和期盼,不仅仅是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最主要的是春种秋收、春华秋实。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它强调了春在一年四季中所占的重要位置。“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随着春鸟的啼鸣,人们开始了春种春耕。“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清著名散文学家姚鼐的这首诗所描绘的就是人们春耕春种浇田灌水时的繁忙景象。

“乡村年久竟农务,秋歛春耕恐失时。”与在田间劳作的人相比,姥爷家的春忙往往要更早一些。姥爷是打铁匠,家里安着一座铁匠炉,技艺精湛,生意不错,每日炉火不断,直到小年之后才停工歇炉。过完正月十五之后,当人们收拾着农具准备春耕春种时,姥爷的铁匠炉就已“叮叮当当”的又响了起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趁手的农具,人们是无法春种春耕的。姥爷的铁匠炉,为人们提供着合手的农具,是农耕春种的后勤装备处,必须先行一步,农时是不等人的。

姥爷和舅舅们个个都是能工巧匠,烧的通红火星四溅的一块块钢条铁块,在他们节奏有力的铁锤煅打下,打制成了锄头、铁锨、铁橛和犁头,耙齿等农具。“叮叮当当”的铁锤声奏响了春耕的号角,传遍了整个村庄,村里人们的闻声而来,挑选着合适的农具,交流着一年的打算。有的还将旧农具带来,进行维修、研磨和淬火。姥爷将他最好的茶叶拿出来,招待着乡亲邻里,庭院里春风荡漾,充盈着丰收的期盼。

看到大人们个个忙的应接不暇,我也跃跃欲试的想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儿。铁锤我抡不动,姥爷就让我拉风匣。铁匠炉的风匣比那些做饭烧水的风匣要大的多,拉起来很费力,而且是站立着拉,不一会就累得不行,便撂了挑子不干了。舅舅们笑我:“看着简单,真干上了就知道不容易了吧。哈哈,这不是你城里娃干的活,快去玩的吧。”我借机一溜烟的跑了出去,约上小伙伴们到湾边玩耍去了。

湾沿边是我们最喜欢玩的地方,夏天在湾里游泳,冬天在冰上滑冰。这里栽种的最多的是柳树,一棵棵的正在吐绿冒芽。我们树上树下窜来爬去,采了嫩枝,做成柳哨,“吱吱”的吹个不停。“少年不知愁滋味”那田家少闲月,农家人倍忙的艰辛,在欢笑中早已抛在了身后。然而对“春”的最初记忆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心中。
发表于 2020-2-10 08:14: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灾难过后,上天还给我们一个崭新的春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