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4101|回复: 0

金丝套玉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6 17: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丝套玉蟾
张店  大街北平

“金丝套玉蟾”并非是什么宝物,而是一种餐食,其确切的叫法是“金丝套蛤蟆”,我上网搜索,得以证实,并看到了二篇相关文章。其中一篇散文,题目就是“我的美食:金丝套蛤蟆”。作者在文中写了对这种餐食的美好回忆还介绍了具体做法。至于“金丝套玉蟾”属于我的臆造和想象,以为“玉蟾”比“蛤蟆”美的多,结果反而画蛇添足使其名不正尔。这道餐食其实简单,具体做法并无统一定论,就是面条与其它一种食物(应与蛤蟆相似)共同烹煮而已。比如网上的二篇文章中的提到的“金丝套蛤蟆”,一种是人们常吃的面条荷包蛋,另一种是面条煮面疙瘩,皆因形似,故而冠之美称。

我对“金丝套蛤蟆”这道餐食的知晓,是在几十年前,是哪一年的正月十六,记不太清了,但那场景却依旧清晰。

小时候,父母上班工作忙,只要学校放假,就将我送到姥娘家。所以,每年几乎都是在邹平的那个小山村过春节。那时,国家一穷二白,百姓生活也比较困苦,所以最盼过年——能吃上肉和馍,穿上新衣服,女孩有花带,小子可放炮----。

姥娘家是个大家族,亲戚很多,从初二开始,每天亲戚就一拨一拨的来个不停。亲戚来了,姥爷姥娘都是盛情款待。当然,那时条件有限,招待客人的一般就是四菜一汤。四菜基本就是老四样:一盘芹菜炒肉,一盘香菜炒豆腐,一盘拌猪下水,一盘炸货;那一汤多是炖杂烩(与博山烩菜做法类似)。别看就这几个菜,在当时算是上等招待,很多家庭是没有这个招待能力的。随着每天亲戚的不断到来,姥娘开始发起愁来。眼看着节前备下的白面、白馍,肉和菜越来越少,亲戚来了拿什么招待啊。我们经常看到姥娘在灶房里愁的唉声叹气,有时还给姥爷使眼色,让姥爷少吃菜,别把盘子吃光了,以免尴尬。我们这些孩子们更是盼着姥爷和客人们少吃菜,能剩下一点,好让我们也打打牙祭。

随着正月十五的到来,亲戚基本走完了,姥娘终于松口气了。不过这个时候,肉也没了、菜也用完了,馍馍也吃光了,瓮里的白面也基本见底了。按习俗,正月十六要吃顿饺子,这样年就正式过完了。然而剩下的白面已不足于全家人包顿饺子吃。无奈之下,心灵手巧的姥娘,将剩下的白面包成水饺,再用玉米面赶上一些面条,然后混在一起煮熟。每个碗里捞上几个水饺,再捞上一些玉米面条,就算吃了饺子过完节了。看到碗里那黄澄澄的面条,白玉般的水饺,白白黄黄的很是好看,我问姥娘这是什么饭啊?姥娘说,这叫“金丝套蛤蟆”,玉米面条是金丝,白面水饺似蛤蟆,你看像不像啊?我说:像、真像,不过蛤蟆不如玉蟾好听,咱们就叫它“金丝套玉蟾”吧。

“金丝套蛤蟆”,一道简单的餐食,有了这令人遐想的名字让人食欲大增,遐思不断。这道餐食名称的由来,上网查过多次,至今没有查到出处。或许是它没有“翡翠白玉汤”、“叫花鸡”等名菜所有的那些传奇和传闻,或许它不是源于大厨的发明或制作,或许它只是贫困时代人们的一个无奈之举,或许还有其它所不知的故事。什么由来且不管它,它的存在是确实的。它并不出名,只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朵小花,虽平常简单,却意蕴深远,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今,水饺已成为人们的日常饭食。家里人喜欢吃水饺,我们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包顿水饺吃 。肉的、素的、虾仁的、鲅鱼的等换着花样,合着口味,想吃就包。经常会剩下些水饺,再吃时或煎或馏,有时我也在煮面条时将些剩水饺放入其中混而煮之。外甥女格格见了好奇,问我:“姥爷,你这是做的什么饭?”,我笑答道:“哈哈,这可是一道美食,叫‘金丝套蛤蟆’,不过我叫它‘金丝套玉蟾’,你说叫那个名字好啊?”外甥女说:“还是‘金丝套玉蟾’这个名字好听。”我说:“那咱还是叫它‘金丝套玉蟾’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