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放鞭炮年味浓 桓台 张连勋
多少年来,春节都是伴随着“辟辟拍拍”地鞭炮声度过。今年春节,却是一片静静地喜庆气氛,真是令人耳目一新,白天蓝天白云,夜晚繁星闪烁,空气青新。人们心清气爽,文明和谐,欢乐祥和,幸福安康。
近些年来,人们过上了小康生活,日子富裕了,手里的钱多了。过年买鞭炮,都是一箱箱的往家搬,500头1000头的又长又大的鞭炮,司空见惯。于是,鞭炮就越放越响,燃放的时间越来越长。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使人不得不时常紧闭门窗。往年,从进入腊月,鞭炮声就开始断断续续,小年开始,逐渐进入高峰,除夕夜的鞭炮声达到顶峰,鞭炮声此起彼伏,整个夜晚持续不断。震的门窗翁翁作响,吵的电视上演的春节晚会听不清。出门,鞭炮燃后刺鼻的火药味,扑面而来。灰蒙蒙的天空,锅底灰似的雾霾,看不见灿烂的星斗,呼吸不到清凉透心的空气。人们在鞭炮声中迷失了自我,浪费了钱财,造成了安全隐患,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造成了雾霾,危害了健康,害人害己,无一利尽百害。
近两年来,政府倡导禁放限放鞭炮,顺民心合民意。节约资源减少家庭支出,保护环境带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真是一举多赢的好主意,老百姓打心眼里高兴。这个春节过的既安静又喜庆,既健康又祥和。移风易俗,文明和谐。政府以文化人,倡导新风尚,新风俗,新理念,新思想,新生活。
文化下乡,送戏进村。百姓在家门口就看上吕剧、京剧、小品、相声和歌舞演唱。剧目演的是百姓身边事,说的是百姓心里话,唱的是百姓心中的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下乡。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祖辈的知慧和技艺。有木匠技艺、有草编、有剪纸,还有老布鞋千层底。多种非遗技艺展演,参观的人群川流不息。大姑娘小媳妇围拢着非遗传承名家,问七问八,问东问西。恨不地把祖辈的传统技艺,刻在自己的心里。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新春的锣鼓喧天,扮玩的队伍边走边表演,人们成群结队一路追随观看。看那旱船,耍舟的在冲浪,忽儿高忽儿低,带起的风掀起近看人的衣角;系着彩铃的小毛驴,撒欢似的专向人群里扎,引来一片躲闪和欢笑;那芯子扛的高,芯子上浓妆艳抹的姑娘不停地把扇摇,仰视的人们抿嘴笑;打花杆、踩高跷、舞狮跑、傻子扑蝶演技高;山关娘子乐逍遥,烟袋锅子巴巴地敲,引的众人笑差了气,乐的观众笑弯了腰。
县城的各大商超节日更加繁忙。人们熙熙攘攘,穿着崭新的时装,陪着老人,带着孩童,穿梭于各柜组货架旁。东瞅瞅,西逛逛,镜前照,试衣裳。称心合适,开票打包,扫码支付就拎上。食品专柜格外忙,老人孩童最乐意逛,装袋称重喜洋洋,大包小包都装得鼓攮。更有送福下乡的车,年货大集人气旺。物品送到家门口,贺新春幸福不限量。山里红,挂冰糖,酸酸甜甜孩童们抢。
红莲湖、少海和小公园,人们看美景,猜灯迷,赏花卉,游人如织。刚刚露出嫩牙的小草,含苞待放的迎春花枝,青翠欲滴。它们唤醒了春天,喊来了燕子,引来了蜂蝶。人们摆姿势拍照,留下春节美好的记忆。文体中心的健身运动趣味浓,打球踢球溜旱冰、散步漫行放风筝。还有爆棒米花、卖糖粘、烤地瓜、卖欢喜团子、吹糖人、捏面塑等,购买欣赏的人们,依依不舍留连忘返。一群群戏曲爱好者,乐器伴奏放歌唱,你唱传统吕剧来《借年》,我唱京剧包正刚正不阿《陈州放粮》。
春节期间的夜晚,华灯初上,霓虹闪烁,彩灯变换。映照着人们幸福的笑脸,洋溢着美满富足的表情。人们走在街上,恰似进入了灯的彩色的世界,霓虹的海洋。拜年声,祝福声,欢笑声,流淌在这浓浓的传统节日里。
移风易俗,文明过年。没有鞭炮声的春节里,却是一个浓浓的幸福祥和年。人们在青新的空气中欢乐,畅游在蓝天白云下,陶醉在新时代的春天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