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4199|回复: 0

中国网络文学的“网络性”与“文学性”的互相扶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4 11: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醉墨轩 于 2018-10-4 11:38 编辑

中国网络文学的“网络性”与“文学性”的互相扶持

1987年9月14日21时07分,一封从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往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电子邮件成功送达。一封邮件的送达,对于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已经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然而,这一封1987年的邮件却意义非凡。因为它是第一封从我国成功发出的电子邮件。正是它的送出,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这封邮件上写的是:“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



1.jpg

互联网的搭建,如同修建公路。有了交通,人们可以通过它进行各种活动。进入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商业、文化、娱乐、新闻……也逐渐依附着互联网派生出自己的互联网模式。


2.jpg

1995年,在大众还不了解互联网为何物之时,张树新创办了瀛海威。在1996年的中关村南大街零公里处竖起了一个广告牌,上面赫然写道:“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个广告牌1500米外,便是瀛海威公司所在地。这个霸气的开局使瀛海威成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企业。瀛海威打了头阵,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充当了开路先锋。互联网商业开始迅速发展,各类网络平台应运而生。人们才逐渐认识互联网,开始有了“上网”的说法。


从“上网”到网络文学的诞生


渐渐,互联网活动开始频繁。通过互联网,人们了解到世界发生了什么;通过互联网,人们终于找到了志趣相投的朋友,与世界有了更多的交流……原来很多近在咫尺而不自知的美好事物,自从有了互联网后,就算远在天涯也能找到它。这种突如其来的亲密和眼界的拓宽,都是互联网给到第一代网民的感动。这些感动对于从无到有的一代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震撼。尤其是有的人在生活中彷如孤独者,却因着互联网有了突如其来的希望。他们在精神世界中的冲击逐渐在一个年轻人的脑海里沉淀。直到有一天,这些累积的碎片渐渐汇成了一个故事。


1998年3月,这名年轻人开始将脑海里汇编已久的故事,用键盘敲了出来,从此开始了他长达34集的连载。这就是中国第一部网络文学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位年轻人就是蔡智恒,正是他和他写的故事掀开了中国网络文学的第一页。


3.jpg


可以说,没有网络,便没有网络文学。网络文学是根治在网络这片土地上,风一吹便飘散四方的种子。种子落四方,有的甚至走出了国门,加速蔓延着中国的网络文学。


任何一个产业,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好莱坞的电影,韩国的电视剧,日本的动漫,一直被称为世界文化的三大奇迹。尽管,大家用“奇迹”来彰显它们三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然而,没有影响力是凭白而来的。万物发展离不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同样,一个产业,只有足够多的量,才可以总结出丰富的经验,并发展出一套系统的有利于产业大环境长期发展的管理理念,并促成产品的专业化的深度和广度。因此,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同样适用于中国网络文学产业。


有了大批量的作品诞生,随之而来的是佳作和优秀网文作者的出现概率上的提升。从事创作的群体壮大,必然会带来原始创作的积累,丰富的作品量是作品品质筛选不可少的要素。无论这是就单一作者自身而言,还是将范围扩大至整个产业环境中。而在一定时间内队伍的壮大离不开一个高效的分享平台。网络正是这个高效的载体。应该说,正因为有了网络,才能保证海量作品的上传,并从中能筛选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作品在文学性方面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力,更好的吸引受众,良性的竞争意识下又有利于产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如此进入良性循环。


可以说,网络是水,品质是舟。好舟能乘客观光写意。好的风光好的船,更加强了游客对水的迷恋……周而复始,健康的中国网络文学环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互相扶持,走向成熟。


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