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逝的记忆] 幸福传递
周村/张志成
上世纪1960年的一天夜里,我被母亲喊醒,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都醒了,看到父亲坐在炕头上,从衣袋里掏出三个小苹果一样大的白面馍馍,一个一个的放在我们手上笑着说:“吃吧,好吃么?” 说完,他从外间房里拿出菜团子,在炉子上烤着,然后大口的吃起耒。
那天晚上,我们吃得香啊,睡梦里还在回味着白面馍馍的滋味。
天那,父亲忍着饿,走了二十里山路,是专门给我们送馍馍的,他还要再走二十里山路赶回萌山水库的工地上去,这是何等的父爱呀!
1966年,我作为小学的代表,到区里参加学毛著先进分子大会,由公家管饭。有天中午吃肉馅煎包,我就交了两张餐证,领了两份煎包。当时就有一位老师批评我说“思想有问题。”我也没吱声,借了一辆自行车跑九里路送到我父亲的手上,(母亲不吃肉)父亲舍不的自己吃,还要分给弟弟妹妹一点,他说:“我算是有福的喽。” 我自己吃了一顿地瓜面和高粮面摊的煎饼,又赶回了会场。晚上吃饭的时侯,那位批评我的老师说:“我向你道谦,张同学,你做的对,想不到你还是位孝子耒。” 我当场流下了热泪,他哪里会知道,那一年我父亲已经64岁了,因为他50岁上才生了我,1961年他差一点没饿死。
1969年,我作为民兵代表,同周村代表团以拉练的形式,步行到张店参加市民兵积代会。散会的那天是头午,食堂里每人发了两个大肉火烧就算午餐了,我把火烧揣在怀里,忍着饿,步行40多里路拿给父亲吃。父亲一边吃一边流泪,说:“想不到,我是最幸福的人了。” 听罢,我也哭了,心想;父亲是那么的容易满足。
给父母留点好吃的,和生我养我之恩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我想,只要做到四个字就可以了,那就是:尽心、尽力。
古人说:不怕生儿晚,就怕寿限短。我父亲活到80岁,无病而终。
后耒,我把我和父亲的故事告诉了我的儿女们,到现在,他们也象当年的我一样走着以孝为先的路。我们一家可幸福呢。这种幸福,可能就是中华福吧?
人是有根的,这个根就是父母。
不认识根者,则不配称为——人!
2016.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