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3245|回复: 1

母亲的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6 06: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0一五年十月一日,在母亲的一再坚持下,她从大弟弟家搬回了自己的家。
母亲的家在市委宿舍东边,那是父亲单位于一九九八年分的福利房,一楼,一百二十多平米。房子分下后,为了赶在小弟弟结婚前乔迁新居,母亲家率先开始装修。装修完成后,父亲又张罗着安装上当时为数不多的太阳能,忙碌了大半辈子的父亲倾注心血营造新家,是为了陪母亲一起在这里安享晚年。
搬新居,娶新娘,门上的囍还没褪尽红色,父亲猝然去世。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击倒了母亲,她在病床上一躺就是一个多月。母亲生病的那段日子,我正早出晚归忙着一家连锁店的开业。深明大义的母亲为了不耽误我的工作,喊了四姑来照顾她。
独居的母亲牵着我的心,我三番五次邀请她来我家居住,她都以不方便为由拒绝了。我只好一天几个电话打给她,几句简单的问候无法为母亲解决什么问题,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让我感到踏实。有一次,电话竟怎么打也打不通,我当时急的很想插翅飞过去。幸好小弟弟有同事住在这座楼上,我打电话给小弟弟,让他同事跑到母亲家去看是啥情况,原来是母亲的手机没电了。一场虚惊之后,我更加牵挂她了。
二00八年,大弟弟和大弟媳一起把母亲接到了他们的新家。原来,早在装修时,大弟媳就特地给母亲设计了朝阳的一间,又购置了全套的床品,母亲只需带着自己的衣服入住就行。
大弟弟搬家不久,小弟弟也搬到了大弟弟所在的小区。其时,侄女、侄子还小,小弟媳考虑到大弟媳工作较忙,便主动承担起接送两个孩子的任务,她把放学的孩子接到大弟弟家,母亲早已做好了饭菜,两个孩子坐下就吃。给孩子盛好饭,母亲就安静地坐在两个孩子的对面,看着孙女、孙子狼吞虎咽,听他们讲白天学校里发生的事。当两个孩子把碟子里的饭菜一扫而光、尤其是巧嘴的侄子对着母亲说一句“奶奶做的菜真香”时,母亲饱经风霜的脸上瞬间绽开了美丽的笑颜,她喜滋滋地起身,一边收拾碗碟一边得意地哼起一些陈年老调。彼时,担任过十几年村支书,曾经在那个有六百多口人的村子里叱咤风云的母亲像世界上所有慈祥的奶奶一样,她感觉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是孙女孙子的需要和认可。随着孙女孙子一天天长大,孙女为了控制体重,开始挑食、节食;孙子也开始对奶奶做的饭菜挑三拣四,饭桌上的剩菜越来越多,母亲越来越失落。这时,母亲的腰腿痛又犯了。为了照顾她,大弟媳请了保姆。其实大弟媳接母亲进家之前就打算请保姆,她觉得母亲辛劳了大半辈子,该享享清福了,可是母亲坚持自己做饭,她说她的孩子们都喜欢吃她做的饭。当觉得孩子们不需要她,母亲提出回自己的家。她对我说:“你大弟媳在单位工作那么忙,回家来又得照顾孩子,我不但帮不上忙,反而成了拖累,我还是回自己的家更安心。”我和两个弟弟轮番劝说,母亲才稍微消停些。闲下来的母亲,开始琢磨事:某天,大弟媳养的鱼死了三条,母亲为此不安了好几天,她对表嫂说:“我没动那鱼,咋死了呢?”当表嫂把话传给我时,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觉自己无用的母亲开始拿自己当外人了。我劝她,鱼死活都正常,即使再多死几条,也没人会因此怪你。
母亲在大弟弟家住的那几年,我工作上的事情挺多,也因为她住在那里我很放心,我打电话次数不多,去看望她的次数也减少。那年她生日那天,当我忙完手头的事急乎乎赶过去时,竟忘记了已经住在那里三年多的母亲住在几楼。我乘着电梯上上下下窜了好几趟,最后拿出电话打给她:“娘,你在几楼?”接电话的母亲楞了片刻,说:“俺闺女真行,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娘住几楼。”这件事后来被母亲作为笑话提起。回想起来,心中竟是酸酸的感觉。
那段时间,母亲隔三差五也来我家住几天,母亲住在我家的晚上,我不看书不写字,就坐在那里陪她看她喜欢的戏曲,娘俩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那天她谈到她远在新疆的表姐曾来这里住过几天,我轻描淡写地说我不知道这事。正躺在沙发上的母亲忽然就坐了起来,她情绪有些失控地说:“你这么尊贵的客人,一年才到我那里去几次,你咋能知道这些事?你不知道的事多了去了。”母亲突然爆发的不满态度让我吃惊:您过的好好的,我去或者不去,有那么重要吗?更有甚者,前年暑假,女儿去姥姥家住了一天,回来后对我大加责备,嫌我去姥姥家次数少、电话打的少。女儿说完之后命令我,以后一天一个电话,最多一周就要过去一次。女儿回校之后,常常打电话检查我。为了让远在南京的女儿放心,我常常串通母亲帮我打圆场。母亲再见女儿,娘俩说起我时,母亲竟噗嗤笑了,她说我做事像孩子一样简单。
母亲在我家住的时间很短,仅过了几天,大弟媳或者小弟媳就抢着把她接回去。记得那次我要上班时,母亲说:“等你上班后,我就回去了。”我问她咋走,她说两个儿媳谁来得早跟谁走。我问娘:“儿子、儿媳都争着孝顺,为啥总想搬回去独住?”娘说:“你不懂。”
那年春节前夕,母亲和弟弟因为在哪过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母亲离开老家近三十年,一直和村里的乡亲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逢年过节都会带着土特产来看她,能够看到乡亲,听到乡音,这是母亲一年之中最盼望的事情之一。弟弟们想带母亲去海南过年,他们觉得老人年纪大了,难得春节有时间,应该陪老人出去看看。母亲坚决地说:“那不行,那样老家的亲戚就见不到了……”娘俩话赶话地据理力争,说到最后,母亲竟说成是弟弟嫌弃老家的亲戚了。这场争论之后,母亲和我说,有好几个亲戚告诉她,如果她自己住的话,人家会多来几趟,现在来大弟弟家,总感到有几分拘束。
母亲越来越频繁地提出想搬回去,我们姐弟三个都想方设法阻止她,我们的理由是,她年过七十,常犯腰腿疼病,她不具备自己独处的条件了。我说她可以跟我住,小弟弟说她可以跟他住,或者,她可以三家轮流住。我甚至游说干姨和四姑去说服她,任凭我们怎样的苦口婆心,母亲只那一句话:“我得搬回去。”
母亲始终是个有大能量的人。她一边和我们周旋着,一边催促租她房子的房客尽快搬家。房客搬走,她立马召集了做装修工程的小表姨和表姨夫给她把墙壁粉刷一新,门窗油漆一遍,灶台也重新贴了。她又喊我表嫂去帮她清理卫生,我闻讯赶去的时候,只剩下洗洗涮涮的活了。当卫生清理完毕,小弟媳来来回回地帮她拉东西,大弟媳又帮她置办了一些新家具。国庆前夕,母亲正式搬回。
搬回自己家的母亲,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她看着窗外满眼的绿色说:“在一楼住多接地气啊,睁开眼就能见到窗外的花草树木,能听到窗外的人声,闷了还能出去和老邻居们一起在院子里坐坐,住在那十七层上,就像住在云彩眼里一样,灰蒙蒙的,啥都看不清楚。”
全家人围桌吃饭的时候,母亲喜滋滋地问她的孙女:“奶奶住在这里好还是住在你家好?”机灵的侄女说住在这里方便些。小侄子立马接话:“奶奶是方便了,我们想见奶奶不方便了。”
母亲搬回自己的家,又成了我最深切的牵挂,我每天一个电话,一周回去两三次。有趣的是,大弟媳和小弟弟他们也常常回去,但我们之间很少碰面。我对母亲说:“这样正好,大家轮流来,你不会寂寞。”母亲说她现在没时间寂寞了,她如数家珍地告诉我:昨天下午,老乡来了三拨;今天早上,前边楼上的婶子来串门;下午,三楼的大姨给她送来了她女儿挖的野菜;明天,小表姑约她去给大表姑过生日……母亲指着茶几上的开心果说:“这是前几天你张姨她们来时带来的。”
独居的母亲把自己的家整理得井然有序,她还常常蒸窝头、擀油饼给我们吃。吃不完的,她坚持给我打包,她说她蒸那么多就是为了和我们分享,让我们下班回来吃得好些。
大约我十三岁那年,母亲住院做过一次手术。陪护母亲的时候,因为我不会削苹果,母亲低声抱怨说:“我就你这么一个闺女,还不会照顾人。”母亲这一句貌似平常的话在我幼小的心中激起了很大的波澜。从我有记忆起,母亲就是村里的书记,我眼中的母亲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很少有亲子行为,加之她常常出去开会,陪我们的时间很少,母亲给我的感觉是那么强大、令我敬畏。在那之前我从没意识到我会被她需要。那之后很多年,甚至直到现在,因为母亲的刚强和弟弟弟媳的孝顺,我都当自己是备胎一样的存在着,我从没有很贴心地关注过母亲真正的需求。我曾经自以为是地百般阻挠她搬回来,我想到的是大家住在一起,彼此好照应。我忽略了甚至想压制母亲的心理需求。母亲的需求是多么简单啊,母亲节前夕,我给她买了条裤,她嫌颜色浅、弹性小,我又帮她调换了一条。不知是调换裤子的过程感动了她还是平时关心她太少,当拿到合适的裤子时,母亲像孩子一样开心地说,谢谢,谢谢啊。
母亲住在弟弟家的时候,常常对侄女、侄子说:“你们的家都是奶奶的家。”其实她更愿意让孩子们把她的家当做自己的家。母亲的家,凝聚着父亲母亲的心血;母亲的家,珍藏着孩子们成长的记忆;母亲的家,是儿子的江山、女儿的饭店;母亲的家,才真正是母亲安放心的地方。
母亲,我的娘,我的白发亲娘,您苦苦坚守的自己的家,正是我们儿女们的心灵家园。从你搬进自己家的那天起,我从备胎正式转型,以后的日子,我会像贴身棉袄一样呵护好您的春夏秋冬。

发表于 2016-6-6 22: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母女情深,问候姐姐 ,祝福老人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文学云|Literature Cloud Forum |文学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