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5773|回复: 9

难忘当年登泰山 张店 王立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1 10: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胡敦荣 于 2016-6-17 22:59 编辑

                                                                        难忘当年登泰山
                                                                                    王立文

       19755月中旬,学校考虑农忙放假三天。我和同学赵灵臣、魏兆栋商量徒步登泰山。达成协议后,我们于当天就登上泰山极顶,并接着下山连夜返回,马不停蹄地跋涉一天两夜,总行程150多公里,创造了我们人生里程中的一个奇迹。此事虽然过去了41年,但仍记忆犹新。当年血气方刚,以为身板似铁打般壮,顶天立地、驰骋千里全不在话下,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
       我的家在边王许村,赵灵臣是大高庄村,魏兆栋是魏王许村,我们三村是近邻,离泰安有50多公里。攀登五岳之尊——泰山,是我们多年的夙愿。我们很快就要高中毕业了,一旦毕业成为生产队的劳力就不自由了,这三天假期正是天赐良机。于是我们带足了三天的饭,于晚上十点,从赵灵臣家启程。
       我们从大高庄村西的“零九”公路向南,到达泰莱公路后西行。我们一路兴致勃勃,谈理想话未来,不紧不慢地走了一夜,于第二天早晨六点到达了泰安城东关。这时泰安城的一些学校刚刚响起了起床铃,部队则吹起了起床号,学生跑步,战士做操,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匆匆,泰安城繁忙的一天开始了。
       我们本想到泰安后,先找个地方住下休息半天,下午登山,在山顶凑合一晚,第二天在探海石看日出,第三天返回。可人生地不熟,我们没钱也没开证明信,若大的泰安城人海茫茫,我们却举目无亲,在哪里落脚呢?起初的想法如空中楼阁。于是我们改变了计划:抓紧登山,下山后立即返回。因此,我们不顾一夜奔波的劳累,从历代帝王封禅古道——泰山东路石阶开始登山。沿途的古刹庙堂、参天古柏、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石刻墨宝、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把我们的疲劳赶到了九霄云外,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天门。在中天门我们每人花两毛钱各买了一碗鸡蛋汤,吃我们自带的煎饼。吃完饭,让流动摄影师给我们照了几张相,就继续攀登。
       赵灵臣曾登过泰山,一路上他是我们的向导,边走边给我们简要介绍。泰山的雄伟壮丽鼓舞了我们的斗志,我们一鼓作气就攀登到十八盘,这时我们才感到腿脚乏力,精神疲惫。但泰山上的担山工挑着沉重的砖块,一步步艰难前行的顽强毅力,给我们莫大鼓舞,我们在陡峭的台阶上展开了竞赛,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噌噌噌!快速登上了南天门。在南天门前,举目远眺,啊!泰安城的全貌一览无余,满山的树木花草朝气勃勃郁郁葱葱,此时的我们真乃宠辱皆忘、心旷神怡、其喜气洋洋者矣!。杨辛的《泰山颂》:“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道出了攀登者的心声。我们乘兴进碧霞祠祈福、游玉皇顶、后石坞、天烛峰……赞叹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古绝句;感慨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博大情怀。此时历代帝王为民祈福,封禅泰山,祈求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的画面,在我们脑海里不断浮现,“泰山是本书、黄山是幅画的确如此。
       因为我们没带下榻的钱,所以稍微梳理下亢奋的情绪就开始下山。下午三点多,我们到达了山东农学院东侧,在麦田边两棵高达粗壮、浓荫蔽日毛白杨树下,边休息边商量下步的行程。赵灵臣建议到泰安火车站候车室,在连椅上睡一晚,次日返回。我想:我们没带任何证明,火车站是不会让我们在候车室过夜的,再说,就是车站让住,候车室里人员复杂很不安全。所以,我坚持晚饭后慢慢往回返,大家一致赞成。
       在泰安东郊的“东方红饭店”,我们每人买了一碗大锅菜(每碗一角),还是吃自己带的煎饼,吃饱后看到钟表的时针指向十八点,我们开始返程了。已经一天一夜未合眼的我们,回家的劳累可想而知,腿肚子像灌了铅似的沉重,步履艰难。夜深了,路上人少车稀,路两边的麦田里不时有动物出没,看不清是狗还是狼,这令我们毛骨悚然,胆战心惊。赵灵臣取下挂在腰间的水果刀,打开刀刃,紧握刀柄,时刻做好防身准备,我和魏兆栋也都绷紧了警觉的神经。走出泰安城40多里后,他两个累到了极点,多次说要在公路边的沟里睡下,等天明后再走。我想:不能这样做,一旦睡着了,一是会冻感冒,二是容易遭野兽或坏人伤害。俺三个,按年龄我是老大哥,按职务我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学校团总支副书记,这次行动又是我发起的,责任重大。因此,我鼓励他俩说:只要能站着就别趴下,只要能挪步就往前走,走一步离家近一步,实在走不动了再说。到了范镇我们的前脚掌都磨起了血泡,疼得不敢沾地,一沾地就钻心地疼,每走一步都很困难。
        天无绝人之路。我们好不容易走到了范镇村东的铁路高架桥下,看到高架桥,我们喜出望外,强忍着脚疼爬上了铁路,沿铁道东行。因为铁道枕木的间距正适合我们的步子,我们专踏枕木,让脚心受力,脚掌悬空。这一举措,使我们不但少走了路,而且还减轻了前脚掌的疼痛。沿铁道行走约4公里后,到达了铁路与“零九”公路交汇处,我们从此折北而行。这里离大高庄村还有10公里,尽管路程不远,但是对我们来说却是最艰难、最难熬的一段路。前脚掌疼的不敢沾地,不得不将双脚蜷曲起来,尽量用脚后跟和脚趾着地。走起路来,头晕目眩,眼前一片昏暗,看不清路在哪里,只是凭感觉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走,好像腾云驾雾。高度困乏致使眼睛难以睁开,只能闭着眼,迷迷糊糊地边睡边走,走着走着碰在了路边的树上,碰醒了走几步又睡着了。真是“睡着走,走着睡”。尽管劳累到了极点,但我们深信“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坚持!再坚持。约深夜三点,我们到达了大高庄村。我和魏兆栋决定在赵灵臣家住下,次日回家。
       赵灵臣用水果刀拨开了他家的大门。赵大娘听见大门响高声问:“谁呀!”赵灵臣报着乳名回答:“我!”“你们怎么三更半夜回来了?”“俺去爬泰山来。”“可不早了,快睡觉吧!”我们在赵灵臣西屋的土炕上和衣而卧,躺下便呼呼大睡,一觉睡到次日下午六点多,直到赵大娘敲门催我们吃饭。“你们快起来吃饭,我烙了油饼了!”赵大娘的敲门声将我们从昏睡中惊醒,我们定了定神,听到挂在正房门上方的小喇叭里响起了《东方红》乐曲,接着播音员预告节目,我们以为是明天了,可向窗外一看,不是明天而是快黑天了。一下炕,我们三个不约而同的跪在了地上,感觉好像失去了下肢。赵大娘见状风趣的说:“你们在泰山上给泰山奶奶磕头还没磕够啊……”我们异口同声的说“腿不管事了!”“你们快起来拄着棍子遛遛,活动活动就好了。”我们按赵大娘的指点,扳着门框试着走出屋门,每人摸起一根木棍,双手拄着,慢慢地出门沿大街东行,一直遛到生产队的场院里。我们在磅秤上一称,我减了九斤,他俩分别减了七斤。
       这次登泰山,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次艰苦磨砺,让我们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它确定了我们为了崇高的目标,孜孜以求、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基调。
                                                                               联系地址:淄博张店人民西路5号一楼东《夕阳红》报编辑部
                                                                                                        电话:座机:3165052   手机:15552683756
                  王立文:原籍,莱芜市,公务员,退休前一直从事新闻写作,四十年来在各级报刊发文数千篇稿子,现在《夕阳红》做编辑,开始学写散文。

发表于 2016-6-11 16: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岳雄,泰山险,
九天垂下十八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1 17: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山——五岳之长,人们所向往的名山之一。到时去爬泰山,感受泰山之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1 21: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山,我去过两次,但是写不出来,谢谢您,又让我想起曾经登临过的泰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2 08: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山我登过两次,第一次只感到一个“累”字,第二次感觉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2 15: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劳丁 发表于 2016-6-11 16:09
东岳雄,泰山险,
九天垂下十八盘!

这是《夕阳红》报王立文的稿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2 15: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山樵夫 发表于 2016-6-11 21:20
泰山,我去过两次,但是写不出来,谢谢您,又让我想起曾经登临过的泰山。

欢迎检阅此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12 15: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语留芳 发表于 2016-6-12 08:46
泰山我登过两次,第一次只感到一个“累”字,第二次感觉不错。

这是《夕阳红》王立文的稿子,让我给他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2 18: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文铿锵有力,写出了泰山的宏伟气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3 21: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敦荣 发表于 2016-6-12 15:06
这是《夕阳红》王立文的稿子,让我给他发。

知道。一开始没看见,见文中的“他”字,又回头看,才知道是王老师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文学云|Literature Cloud Forum |文学云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