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云止于水 于 2016-6-7 15:25 编辑
我的行囊
博山 李常萍
记得有一本书,书名是:《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无所依凭,是走不远的,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身体的需求,相对容易满足。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物质的需求位于最底层,食物和住所的满足极其容易,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三尺之躯,一张床便可以安放,且行且睡,一路行来,最重要的是灵魂的满足,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如果让我选择,我会选让灵魂在路上。虽说是心安处即吾乡,很多人可以误把他乡做故乡,身体流浪在外,内心依然安宁。然而,我眼中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故乡爱得深沉。山水相依,林木茂盛,花香鱼肥,山民淳朴,没有受到工业污染的家乡,无一处不令人赏心悦目。
而每一刻,我的灵魂,都在旅途中飞翔。
在我灵魂的行囊中,我放着一些书籍。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还有大自然的书籍,上面记载的是花鸟草虫的名字和远古至今的一切,在行走中,我阅尽了人生百态,我更喜欢的是有赤子情怀的人和事物。“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环境总是心情的外化,当你欢悦之时,雨雪霏霏也是美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春天梨花烂漫的景象化解了冬的寒冽。在《红楼梦》中,明白了佛经的:“一切皆有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所拥有的,只有当下,珍惜拥有才是最美的。
我把书读厚,用现实的生活和书籍相映照,再把书变薄,留下那些爱和美好,把那些不喜欢的妒忌,懒惰,贪婪放下,把爱和善良收进囊中。
每一天在鸟鸣中醒来,在书香里睡去。以前自己喜欢的书,是不愿借给别人的,当我有足够的能力,会把自己喜欢的书买上很多本,送人。这些年来,粗略算来,送出的书将有一百多本了,其中有《王尔德童话》、《人格在上》、《本草纲目》、《蔷薇岛屿》、《终无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美的沉思》、《你是人间四月天》等。总觉得,阅读是人生最美好的姿态。一个喜欢阅读的人,绝不会坏到哪里,他一定会有美好善良的心灵,也可以体会众生的疾苦。
原来,我的行囊中已不知不觉收进了悲悯的情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记得在一次公益活动的最后,每一个参加者都要在几十米长的大条幅上,用彩色笔写上自己的心灵寄语。我写到:愿天下众生平安喜乐。
天下众生好,父母子女亲人皆好,在祥和而充满爱的世界中,我灵魂的行囊,空而满,安宁而洁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