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2199|回复: 0

《一墙之隔》读后(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7 23: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晴儿麦田晴朗 于 2020-4-7 23:18 编辑

《一墙之隔》读后
张店  钟耕发

1
《一墙之隔》是一篇短文,也是一部随笔、杂文集的书名,作者是陶安黎,现淄博日报社高级编辑、记者、淄博市作协副主席、张店区作协名誉主席。

几天前,从朋友圈里看到陶先生所著《一墙之隔》的图片,便慕名相求。陶先生欣然相赠。

断断续续三五日,这本书便引着我看完了。是的,是文章吸引着我有空就捧读,不觉得累,好几个夜里读到12点。

全书分为十辑,共147篇文章。文章大多是短小精悍的,很适合速读时代的需求特点。文章都是作者的生活经历、心灵感悟,时间跨度集中于40岁前后若干年。因其亲历,所以真实;因其年届不惑,所以充满思辨。不妨抄录十辑命名,可见一斑:《给生活划一个等号》《一个人行走》《快乐的含量》《窗外,雨中飘摇的树枝》《时间是我垂钓的溪》《无病可不可以呻吟》《感情走廊》《诗意居住》《钢厂记事》《遥望童年》。

2
真实,最能打动人,哪怕这真实是平凡的甚至是卑微的。

他小时候写日记,一本真实的自己藏着,一本应付的上交作业。一次不小心交错了,叫苦不迭。却遇上一个好老师,只看了一页,发现了真相,意识到也许自己错了,以后不再要求上交日记,告诉他:以后日记就这样写,做一个真实的人,另一本日记就撕了吧。

他在《我是工人》里坦白。既不自卑,两家工厂干了二十年,却也一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认为自己不该就这么干下去。他喜欢工人之间那种简单质朴的关系,不喜欢社会的复杂和争斗,但是在《离别钢厂》里,他说:“对于钢厂的岁月,我怀念却不留恋,珍惜而不惋惜”。

他与初恋女友两个人决定分手了,却仍然答应女友请求,年初二到了女友家,满足了女友“是我没看上他”的虚荣。

他坦承自己是个恋家的人,“如果拿成功与家庭做交换,我宁可不要成功”,“我只佩服一种人,那就是成就了事业而仍然顾家的男人”。这家恋得是不是挺深刻?

他与刑释人员大头的交往,他与挚友王前的深交,他跟修表老师傅共同习武的“师兄弟”关系,就像我们自己的交往一般真实。面对沙尘暴,他也悲观;面对国外战乱,他祈祷和平,感叹安宁;求人办事,给人家送礼送书而遭受冷落;初次发表小诗,不禁雀跃,志得意满;旧书摊前,热心欲助陌生的女孩买下心仪的书籍,继而又以自存书刊相赠,均遭连连摆手……凡此种种,真实、率性的形象跃然纸上。

3
思辨是理性的,不惑之人,充满了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有了这思考,思想便有了深度,人便远离了浅薄而涵养了品位,即便有些观点未免失之于浅或偏,也是瑕不掩瑜。

《隔膜》一文中,他思考的结果是,像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朽》所述:“一旦丑恶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她就上花店买一枝勿忘我……在这个她已经不爱的世界上,这蓝点是她唯一愿意保留的东西。”

他“住的是单位的房子,与厂区仅一墙之隔,站在自家凉台上,就可以看到车间、办公楼和来来往往的忙碌的身影。”“就在这么个地方,我已经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了。”对于工作、薪水、噪音、那些不如意、那些喜欢和不喜欢,他颇有些淡定:把一些事情看得太复杂未必有益……简单的头脑可以把生活也过得简单,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

他不争,连买菜都很少还价,害怕还价。他说:“不争有两种。一是惰性的不争,不愿为赚点便宜吃点亏的事费太多的心思计较,像我这样的便是。”是事实也是谦词,他更追求另一种“大境界的不争,如老子的‘多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他的思想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无谓的争上,争来争去,烦恼一世,老来一场空,多么不值。”

因为起床稍晚了些,送孩子上学时,他惊异地发现了许多不同。这引发了他关于随缘的思考:抱着积极的态度随遇而安,往往在看似无路的时候,越过一道坎,就会出现平坦的大道。“我要打破我的生活规律,让日子实时展现出不同的色调。”

小时候在老家,那儿有山,父亲常常带他爬山。不惑之年的他,心中有山:“一个人能够将山的魂魄植入到自己的心灵当中,他也就具备了山的气质,知道了应该坚持什么,拒绝什么;在欲望面前不为所动,在动荡之下岿然而立。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社会怎样发展,永远摆放好自己的位置,做一点于己于人都有益的事情,我想人生的境界也莫过于此了。”

时光如水,他推崇亨利•梭罗的名言“时间不过是我垂钓的溪”,并发出自己的拷问:时间是我们每个活着的人垂钓的溪,溪水缓慢地涌流,有时浑浊,有时清澈。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水下有什么,我们能钓上来什么?

夜凉如水,他静思:“已经不再年轻了;需要守住的,是那些已经被生活剥蚀得所剩无几却较为本质的部分。”列车前方到站,他 “久久凝望着乘坐的列车和站台附近疾步行走的旅人,竟有一种莫名的留恋和惆怅”。他“被迫”跟儿子一起玩,从而顿悟:作为一个普通人,保持一种宁静祥和的心态,酿造和感觉幸福的瞬间,也就把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

4
记不清哪年与陶先生相识了,十多年来交往不多,却很是喜欢。之前读过他的长篇小说《驸马之死》,感到很是亲切----小说写的是工厂里的人和事。读过更早出版、我新近才发现的《一墙之隔》这本书,又找到了一些久远的答案。

他的真实,他的思辨,他的简单,他的向上向善。

还有许多细节。我俩同岁;他在工厂待了二十几年,我一直在企业干;他从小语文出众,我学生时代从没感觉语文难;他喜欢文字,我在单位一直干政工,跟文字打交道;他结婚有些晚,我三十岁才结婚;他爱吃花生米,我也爱吃;他练过武术,我爱好运动……

5
现在的陶先生,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奔六了。较之《一墙之隔》的年代,他是一坛陈年老酒。
IMG_20200407_153056.jpg
IMG_20200407_23122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