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613|回复: 0

民生恰似春雷声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13 20:50: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流苏斋 于 2020-2-13 22:44 编辑

民生恰似春雷声声

临淄  王纪强

还记得那首《月儿弯弯照九州》么?"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与国承新老师初识,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第一次见面,是在梦泉,还是在西厢,还是在石马,已经记不清了。好像是张洪兴部长的《花落花开》首发式上,那次见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国老师、聂建军秘书长,一路观景,一路谈,文学的滋养,人生的坎坷,都是一见如故,字字如金啊。

国老师人很好,是我尊重的有名的长者、作家、诗人,他写的《我们一起走过童年》,还有许多研究苗得雨老师的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情。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是一个对祖国,对人生,有着赤诚的人。国老师,分明是我眼前的一面镜子。

我爱好文学,是从童年开始的。从14岁那年给语文报投稿,我已经写了36年。一直在坚持读书,写作,在忙忙碌碌。这个爱好,这辈子怕是改不了了。当然,也庆幸,结识了像国老师一样的,有着堂堂正正品格的人。

年过半百,已经对官位、金钱没有了热度。唯有心里还有一股忧国忧民的情怀,这就够了。与竹韵汉诗协会的会长周东兴老师,我国知名诗人邓世广老师畅谈。他们与我观点一致,就是静下心来写点好东西,写点老百姓的疾苦,为老百姓歌与呼,这是最重要的。

读书多了,我在想。为什么反映民间疾苦的文字,有生命力。为什么,记忆的经典是民生、民情、民声。再读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吧。记住张养浩,也记住了这首经典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踌躇 一作: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首曲,该胜过万语千言吧。倘若老是赞美太平盛世,那就索然无味了。盛世不忘乱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歌者的品质。这种骨子里的大情怀,是文人的风骨啊。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出自于《刀尖》,释义是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熟练。

好文章,来自于生活的七彩。去年去神木时,刘志成讲了一句话: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它教会你的太多了,这是一句箴言啊。

认识我的人,大多知晓我的缺点和长处。有的说,可惜了你这个才。我笑,顶多是个闲才(咸菜)。这不就是年五更,打了只兔子么?老话叫有它过年,没有它也过年。长处么,就不说了。干什么,都不精。

我庆幸我这个有一技之长的人,无用武之地。单位的人找我给厂里或领导,写点溢美之词。我拒绝了,因为给别人做嫁衣裳多年了。已经腻烦了这些,言不由衷的话,睁眼说瞎话的事还是不说吧。人家说,给你钱的。钱虽然好,也不是什么钱都可以挣的,即使是美味佳肴,也不是什么饭都可以吃的。我是给钱也不干。口子堵上了,也就没人再来找了。

薛会长坦言,我写的是风花雪月多了。不疼不痒的多了,我负责微刊时,对那些溢美之词,是一律不用的。为了何谓正能量,争论不休。

与周冬兴老师谈的,有一句话,还记得:天已经黑了,我心甘情愿做那一点光明。

我是找上门去拜访国老师的,2006年我的第一本散文集《酒壶棵》刚出版,我就去了国老师家。谈的很投机,忘记了是哪一年了。在博苑宾馆,音体美报的有奖征文颁奖会上,我与国老师、孙丰深老师热聊过。

从朝花夕拾聊到林海雪原,聊苦菜花,聊李二嫂改嫁,山南海北,其乐融融。酒逢知己,很过瘾啊。

那次,去湖南,拜访了周东兴先生,才悟出了一个真理。唐诗宋词元曲的高手在庙堂,千百年后的今天,高手却藏在民间。老百姓才是真正的老师,我不由的想起了郑板桥的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与国老师共勉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