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劳丁 于 2017-4-26 17:16 编辑
词作家陈晓光在淄博举行“中国歌曲百年”讲座 丁恩昌 4月19日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歌词作家陈晓光,在淄博市图书馆为全市音乐爱好者举行“中国歌曲百年”讲座。他讲述了百年来中国歌曲创作的兴衰发展史。讲座上,陈晓光将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各个时期中国歌曲的代表作及时代特点娓娓道来。 什么样的歌才算好歌?在陈晓光看来,好歌的检验标准有两个,第一是有更多的人喜欢,传唱范围广;第二是流传时间长,需要时间来检验。 陈晓光(1948.8-- ),河北景县青兰乡陈加官村人,笔名晓光。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1968年毕业于空军第六航空学校航空专业。1968年任北京111中学教师。1978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编辑。1985年6月后,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词刊》编辑部副主任、副主编、主编,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报社副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编审职称。1996年12月任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2000年1月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副部级)。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01年4月任文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文联副主席。2008年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他还曾担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大学荣誉教授,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教授,山东大学教授,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顾问,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等职务。 陈晓光的讲座从20世纪初中国现代音乐萌芽阶段开始。他一一解析了辛亥革命时期、抗战时期、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各个时期中国歌曲的代表作及时代特点。 作为中国著名歌词作家,陈晓光的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音乐教材,并入选“二十一世纪华人音乐经典”。1966年开始诗歌创作,迄今已发表、录制播出歌词、诗近千首,他所作的《光荣属于亚细亚》被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确定为亚奥理事会永久会歌。 陈晓光说,歌曲作为大众艺术,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中国近现代的歌曲和社会、历史进程紧密结合,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迹。比如,“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白话歌词应运而生。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则出现大量救亡歌曲、抗战歌曲。国歌最能反映历史。陈晓光称,1911年(宣统三年),《巩金瓯》被清政府确定为中国第一首国歌,随后武昌起义打响,第一首国歌就此结束了其仅6天的“寿命”。此后中国三次更换国歌。1949年确定的《义勇军进行曲》已是中国第五首国歌。 陈晓光有过当兵、务农、教书等多种经历。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业余诗歌创作。七十年代末调入中国音乐家协会《歌曲》编辑部之后,开始主攻歌词创作。迄今已发表、录制播出歌词、诗近千首,结集出版了《黄河上的太阳----晓光词作歌曲选集》、《晓光歌诗选集》、诗词集《心归何处》,文论集《文化是源远流长的河----晓光文艺谠言录》等。主要作品有《在希望的田野上》、《那就是我》、《在中国大地上》、《光荣与梦想》、《乡音•乡情》、《你会爱上它》、《采蘑菇的小姑娘》、《赤诚的中华魂》、《把心交给祖国》、《我像雪花天上来》、《把心奉献给远方》、《江山》、《从此银河不再遥远》、《曙色》、《心曲??教师的歌》等80多首在全国性歌曲评选中获奖。有些作品被选入高等音乐院校专业教材及中小学语文、音乐课本,并被译成英、日、法等国文字介绍到国外。其中,《那就是我》和《在希望的田野上》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音乐教材并入选“二十一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光荣属于亚细亚》被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确定为亚奥理事会永久性会歌。曾多次出任全国性和国际性歌曲创作、演唱或其他艺术门类评奖活动评委。 陈晓光认为,百年来,中国歌曲历经两次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大冲撞和大融合,逐渐从萌芽长成森林,从稚嫩走向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