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12701|回复: 6

代发国承新文章——说说文学圈里的那些温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6 12: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说文学圈里的那些温暖事
市直 国承新
今年714日《淄博晚报》A24版刊登了刘小龙的《说说咱们艺术圈的“狗撕猫咬”现象》。我就想写一篇文章。但既不是商榷,更不是质疑,因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更何况我是土生土长的淄博人,有近五十年的文学生涯,从来没有听到艺术圈里那些“狗撕猫咬”的事。也就风吹云过了。但是811日又读了《淄博晚报》A24版刊登的张方明致刘小龙的质疑信,却一下子勾起了我对文学圈里那种你推我助,师古而不泥古,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继承齐风柳韵的历史文化,共同演绎新的光荣的那些往事、那些温暖事。
我的文学生涯始于1962年,那时我在淄博十六中读初中一年级,因着我的一篇《春游》散文被语文老师张正瑾推荐了《淄博日报》,方知人间竟有投稿事。1963年因家中贫困而缀学。1965年为了生存,开始试写诗歌、文章,写了两年一篇都未登。但却因为写诗,找上了早就共同度过银婚的妻子。196711月开始在山东省级报刊发表了我的处女作《如不悬崖勒马,就会误入歧途》。1968年应征入伍,当年就在济南军区《前卫报》上发表了《迎头痛击反动的“多中心论”》,就因为这一篇文章被政治部发现,1969年把我从炊事班调出送新华社山东分社进修,1970年正式调入济南军区后勤政治部从事新闻写作、诗歌创作。从1967年到目前为止,我就过上了49年“朝推红日问金语,暮敲夕阳觅玉言。心血作墨脑作纸,笔耕不知五更寒”,无日不可不读书,无月不可不为文的日子。
我之所以能够在文学这条道上,一走就是近50年,衣带渐宽终不悔,除了受蒲松龄《聊斋志异》《今古奇观》两书和贺敬之的《回延安》,苗得雨的诗文影响和部队党委、首长培养外,转业回到淄博这30年,在文学的游泳池里游了30年,主要是得到遇到一些好“教练”和贵人。从报社说,先后得到了张峻声、孙丰深、刘峰、谢桦、赵加洋、刘同信、曹庆文、李贡平、李传章、任传斗、孙廷国、查晓东、郝永波、张云、苗露等人的理解和支持。从文联来说,先后得到了王连迪、高连欣、信惠忠、张文、赵新法、宗俊海、王东宏、王德华、曹家萱、刘跃军、沈琪、田裕娇等人的支持。我的市作协会员是王德华主动为我办的,并为我申请省作协会员。市作协理事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赵新法推荐的。并为我多次申报成功了文章省级二、三等奖和市“精品工程”奖。张文为我推荐过小说,信惠忠帮我校对过书稿,并推荐评奖。我的第一本诗集是高连欣审稿并作序,第一个评论我书的人是淄博市文化局原常务副局长乔荣涛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见报的。从宣传部来说,1992年我获市委、市政府重奖并立一等功,都是宣传部、外宣办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为我申报的。这里边自然有当时的外宣办主任于明芝的功劳。我写的《苗得雨诗文启示录》《臧克家诗文启示录》《贺敬之诗文启示录》都是张洪兴写序肯定,并用4700字的评论称我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尊者和他的著述》。徐德征、陈泉、耿庆成也都多次写过我的评论,市里的老领导杜祥荣、孙立义、李新泰、王行宏、郑春旺、邹大民、李延龄、吴翠云也都先后为我作序、题写书名、赠诗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从市直机关来说,除得到本单位支持,还得到市政府研究室崔金蕾、市纪委李富广和市公安局蒲章虎等人都为我写过评论,帮助校对书稿,柳泉诗社十名领导成员都给我写过文评、诗论。市文联、市侨办、市侨联两次为我举办“国承新作品研讨会”,市电视台都市频道、新闻频道、张店电视台、周村电视台多次为我制作专题系列报道。柳泉诗社和《老年生活报·乐龄生活》还联合为我举办诗歌研讨会。我的《中国诗杰三人行》出版后,市人大原秘书长、柳泉诗社社长李奎封主动把我的书寄给中国诗词研究会李文朝副会长让他点评。就连各区县文联、作协我认识的主席、副主席、作家也都和我有君子之交。特别让我感动、不能忘怀的是张店区作协原主席王文清在给韩青举办“文学艺术五十周年祝贺会”后,对我说:“国老师,到你五十年我也给你办。”可惜他不幸贺鹤西去, 留给我长长的追念。我离岗退休后,参加过不少市作协文学现场网站王金铃、苗露组织的采风、征文,少则30余人,多则近百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水平参差不齐,但大家在一起兴高采烈,其乐融融,没有听说“狗撕猫咬”的事,一些新结识的老同志写了我的赞诗、评论,见了报才知道。
凡此种种都说明淄博文学圈是温暖的。我的文学梦是在众人的推动下,一步步走来、一步步提升的。即便有些许的不尽如人意,那也是误会或了解少造成的暂时现象。因为文学即人学、社会学,一出世便受到世人的关注,为文者要不怕说,因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吹尽黄沙始到金”是铁律,在文学的道路上谁也遮挡不了他人的光彩。远的不说,就说“文革”动乱期间打成的那些“牛鬼蛇神”时过境迁后,不仅不是鬼,也不是神,而是打着自己烙印、写着自己历史的人。由此不难看出时势造英雄,任何一位文学爱好者都不用去抱怨“既生瑜,何生亮”,也不必“杞国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切顺其自然,让人们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中自我修练、自我定位,去接受读者的评判、历史的检验,找准位置,对号入座,坚持数年,得道成“仙”,便成为了名至实归——相信历史会给每一尊“神”一个“神位”的。

         2016812日早605分至736分一稿
            2016813日早6点至755分二稿

发表于 2016-9-6 12: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国老是的文章,深受感动,国老不愧是文学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向您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6 13: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国老就是温暖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6 17: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圈里欢乐多,“狗撕猫咬”没听说。互携互助学文章,老辈英才是楷模!向国老师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6 22: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深山樵夫 于 2016-9-6 23:43 编辑

      国老的文章看了几遍,一次次感受美文带来的温暖。
      国老从事文学创作近五十年,在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可谓是写文先做人,做君子之事,写君子之文,交君子之友,传君子温暖,展君子风采,为我们这些热爱文学的晚辈们树立了榜样,我们一定要学习好国老的精神,遵循“你推我助,师古而不泥古”,传承发扬光大淄博的文学创作。国老在文章中列举了一长串曾经帮助过他的领导、师长、同仁,用感恩的心来表示感谢,这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从文的道路上,既需要一个正确的方向、坚定的追求,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文人相重、文人相助,才能出精品、出力作,繁荣淄博文学创作。
      国老在淄博文学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可以说一生创作精品无数,著作等身,在退休后,还十分关注文学晚辈们的进步,写出如此美文,满怀深情地鼓励、引导文学晚辈们的文艺创作,国老的“传帮带”精神,国老的长者风范,国老的平易近人,国老的治学精神,国老的渊博学识,堪称楷模,让我们既倍感温暖,又非常感激,更应该认真学习。
      祝国老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中秋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7 06: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温暖给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以前行的力量。问好国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11: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太温暖了祝福国老重阳快乐。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