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2192|回复: 0

闲暇心驻《宋词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6 05: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淄川   德喜
在懵懂学语、尚未识得几个汉字的儿时,父亲就已经教我背诵了许多的诗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几乎成为我的本能记忆,更不用说从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开始,诗词曲赋一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我所心之向往的。

记忆犹新的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异曲同工的节目,精彩纷呈,播出时轰动一时,颇具人气,我曾大饱眼福。舞台上比拼的是选手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和精通程度,屏幕下唤醒的却是无数观众共同的文化记忆。由学者嘉宾介绍诗词的内涵、诗人的创作背景等也让我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原来,美好的诗词一直就栖息在我们的世界里。只不过在生活和事业之间,在奔波与忙碌之间,又有多少人如我这般因喜欢而共鸣?

闲暇,有人从经济学角度诠释,说它是一种消费品,这未免太过功利。于我看来,闲暇是生活的必需品,它能够让精神放松和升华。我在闲暇的时候,喜欢读宋词。月上东篱,星镶南窗,虫声唧唧,清露悄落,白云苍狗间,已是九月天。此时此刻,品味工整优美的律绝,荡气回肠的词曲,就如同在与历史上最有表达力、最富情怀的宋代词人对话,你不可能不在气质上、人格上受到感染。久居闹市而积聚于胸中的沉抑与喧嚣便荡然无存,顿觉神清气爽,脑醒目明。便悟出纷繁芜杂后的闲适与流连宋词间的意趣况味来。

汉赋唐诗宋词元散曲,明清小说,最喜好宋词。于我来看,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宋词是唐诗的延续,是唐诗的升华。因为与唐诗相比,宋词更具旋律感,更优美易懂,更有利于口头流传,又因继承了唐诗的文雅,宋词没有陷入元散曲那般的世俗窠臼。

我的书橱里有若干宋词选本,常翻看的是胡云翼的《宋词选》,也是我收藏宋词选本年代最久远的一本,为1978年新版印刷,保存相当完好。这是我从父亲的旧书堆里偶然所得,当时它孤单地躺在一堆杂书间,母亲说占用空间,念叨着要卖掉,是我阻止了母亲。见它的第一眼,似乎已等了我好久,我为其朴素的封面着迷,就像一个远方归来的游子一下子扑到母亲的怀里,一颗思念的心扉被彻底撞开。翻开看去,金戈铁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异彩纷呈,让人惊喜不已,如获珍宝。这本书陪我去过很多地方,伴我经历了青涩与迷茫的学生时代,踏入社会,它又帮我填充很多苦涩的时光,更为关键的是让我学会了要在生活中保有一份诗心。

朱孝藏的《宋词三百首》、朱彝尊的《词综》及张惠言的《词选》,按胡云翼大师的话说:“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胡云翼先生是位典型的民国式文人,爱国忧民,阅历丰富,才华横溢,德才兼备,备受人尊敬。他的《宋词选》偏重豪放词,这也是我偏爱此书的因素,此书不同于上述封建文人选词太倾向于格律与形式。胡大师经历过内忧外患的动荡时代,那满腔热血与狂放不羁的南宋辛弃疾相当,又因受当时“主流思潮”的制约,如此,偏重豪放词亦是循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然而,重豪放并不意味着摒弃否定婉约,胡云翼的《宋词选》中婉约词的数量并不显得绝对稀少。胡大师殚精竭虑,尽可能使此选本显得瑰丽多姿,不同于以往选本拘泥于固步自封,这点实属不易。书中注释详尽易懂,评述鞭辟入里,与其它选本相比,更易被现代人接受。可以说胡大师对宋词的普及功不可没。但婉惜的是,去往小城的多家书店,品类最多最全的新华书店也难觅其踪,想来,甚是无比的遗憾。

除了寄情山水、感悟人生,在更多的宋词中,我们可以找到一脉相承的东方智慧。国人信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修齐治平、革古鼎新、兼济天下、与时俱进等都可以在不同的诗词中找到对应。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的大起大落到自我解脱的达观襟怀,都在平仄的韵律中归于平静;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文人雅士何尝不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到“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豪情,苏轼、辛弃疾、陆游等人胸怀大志,忧国爱民,风节凛然……

《宋词选》的美,在于你合上书页,如潺潺流水般婉转低回,又好似一幅画,用它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色彩,滋润心田。在岁月静好里,在清风明月间,心无杂念,远离喧嚣,心渐安,手捧一卷宋词,将灵魂浸在清澈的纸页。无论今夕何夕,游走在宋词的层峦叠嶂间,总会发现诗词背后那熟悉又亲切的灵魂,显得那么神圣而高尚,我觉得自己的灵魂也超凡脱俗了。

我爱《宋词选》,诗词中传达出的人生态度,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怀,仁者爱人,民贵君轻等治国大略。有没有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忘初心见贤思齐?大而言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愈往前行,愈需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汲取力量。只有饮水思源,从绵延不绝的文明中借鉴智慧,才能走得更有底气,愿普天之下仁人志士,保有一份诗心,以坚定的步伐行驶在中国梦的道路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