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学现场”的了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去年朋友送我一本“文学现场十年精粹,诗歌卷”,阅读时发现有几位朋友的大作,那字里行间尽是人生感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读后催人奋进,加深了对朋友在文学创作方面的认知。 还是朋友的介绍参加了采风,战战兢兢的迈入“文学现场”这个陌生的文艺殿堂。但是得到了家的感觉,如沐春风,温暖着我那孤颗独的心,从此有了加入这个大家庭的心愿。 本人是铁山下生长的农民,自幼怀揣文学梦,可惜当年条件不允,在那艰苦的年代只能是,春播五谷夏锄草,秋收秋种累弯腰,冬日开山打石料,四季不得闲,为的是一家老小的温饱。等到有了闲暇,已是两鬓斑白,花甲之年了。但那颗不安分的心时常躁动,那是文学梦在作祟。人总不能默默无闻,无所事事吧,那干点什么呢?于是就从挖掘“铁山文化”入手,调查日军在铁山下的暴行。当年骑自行车跑遍了铁山周围的村庄。还远去临淄、桓台等地调查,搜集到一大堆有价值的资料。当你想把这些资料编成文章时,傻眼了,那时自己的文化功底太差,光有热情和冲动是不行的。于是我冷静下来,调整思路,既是写作能力欠缺,就拜师学艺,从写作基础学起。就这样和于老师携手,共同完成了日军在铁山下的暴行—“铁山惨案”的编辑。期间他手把手的教,我刻苦的学,受益匪浅。几年后,我的短文在“乐龄生活”等报刊发表,心中高兴。但不安分的我并不满足,胸中有一种强烈向更高目标冲刺的欲望。就在这时经朋友推荐参加了“醉美齐韵”的采风并撰写了“从诗人豪饮说起”,荣获优秀奖在“淄博财经新报”发表,从此与“文学现场”结缘。第一篇成功刊登,兴奋不已,更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连写数篇发出,短期内刊登6篇,通过文字交流,我这个文学新兵在古稀之年被“文学现场”收纳,特别欣慰。在此感谢编辑、感谢鼓励我的朋友们。 我成为“文学现场”的一员,“文学现场”成为我的精神家园,如今的我,倍感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张店 王德财 电话:13276430926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