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4449|回复: 0

曲高和众 学术不朽——纪念王渔洋诞辰38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追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27 08:5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按:这是2014年8月23日纪念王渔洋诞辰38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结束后与同事包泉敏整理的一篇文章。现发上,请指正。
曲高和众  学术不朽
——纪念王渔洋诞辰38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追记
    初秋时节,万物丰美。在王渔洋诞辰380周年之际,桓台县王渔洋文化保护与传承迎来重要历史时刻:
    2014年8月21至23日,由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和桓台县委、县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王渔洋诞辰380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桓台县盛圆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复旦大学、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以及台湾地区和日本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桓台,交流研究成果,为开创王渔洋研究新局面建言献策。
    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亮点突出,成果丰硕,除收获了数量众多、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外,还实现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夙愿:成立了山东省王渔洋研究会,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在桓台设立了“学术研究基地”。
    会议的成功举办,意义重大,正如山东大学教授王小舒在学术总结时所说:“这次会议是一个标志,是一个里程碑,我们来到了王渔洋研究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提交论文数量多,质量高,内容涵盖面广
    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提交的论文数量之多、水平之高、涵盖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与会人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山东大学、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等国内60所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也有来自台湾以及日本的学界精英。他们当中,年龄最长者是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古典文学泰斗、85岁高龄的袁世硕先生,年龄最幼的是来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的90后大学生、今年20岁的朱舸,为数众多的则是中青年专家学者。作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中坚和骨干力量,这些中青年专家学者的广泛参与,将在王渔洋文化研究中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所有与会人员,无论年龄长幼,无论来自哪里,都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相聚在桓台,共同纪念王渔洋,共同为王渔洋文化研究事业建言献策。
    这次研讨会共收到90篇论文,近百万字,包括朱则杰、张宇声、王利民等国内王渔洋研究的知名学者,虽因故未能参会,也及时向大会提交了论文。
    会议收到的论文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内容涵盖面之广,得到了与会人员普遍认同。论文内容包括王渔洋的诗文创作与诗学理论,王渔洋的家世、生平、交游与宦迹,王渔洋与清代诗坛、山左文化,王渔洋与新城王氏文学群体,王氏家族其他成员的文学成就,国内外王渔洋文化研究的现状,以及打造地域文化品牌、王渔洋故居保护开发等各个方面,涉猎广泛,论述角度新颖,撰写水平较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参与王渔洋研究活动的袁世硕先生认为:“此次研讨会的论文研究面很广、很深、很细,已经超过了过去。”王小舒教授直言:“此次学术研讨会成果之丰硕令人欣慰。”来自苏州大学文学院的马亚中教授认为,“总体来看,论文普遍比较重视理论与创作的结合”;临沂大学的徐玉如教授认为:故宫博物院的汪亓老师“从王渔洋的肖像谈起,角度非常新颖”;来自日本的学者张兵教授对“日本的王渔洋文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国外王渔洋研究现状的窗户”。德州学院的黄金元教授认为: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孙玉太教授在文章中将王渔洋成为“一代廉吏”的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为“新城王氏的家教、母教,这一切都对当代具有极强的教育借鉴意义”;复旦大学中文系邬国平教授则独辟蹊径,从历来被忽视的王渔洋早年创作的数十首香奁体诗展开分析。除对王渔洋在文学领域的贡献进行多角度阐释外,与会学者还注重从文化和社会学角度对王渔洋文学成就、王渔洋的为官做人、王渔洋文化研究等多方面开展探讨,特别是对王渔洋《手镜》的廉政思想和现实指导意义给予了极高评价。
    会议期间,笔者多次听到一些学者对此次提交论文的赞誉之声。会后,一些因故未能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还专门索要论文汇编,并对论文汇编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搭建高端平台,建立长效机制
    这次全国学术研讨会除去收到数以百计的高质量论文,还取得了两个丰硕成果:山东省王渔洋研究会的成立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学术研究基地的建立,从而为推进王渔洋研究搭建起高湍平台。
    1994年桓台县举办过一次国际王渔洋学术讨论会,之后,王渔洋研究进入了一个活跃期,学术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各种专著、论文相继面世,还出现了以袁世硕、蒋寅、王小舒、宫晓卫等为代表的学术领军人物。纵观过去20年的王渔洋研究,尽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王渔洋研究的学术活动一直处于自发状态,与之有关的研究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松散状态,缺乏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等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王渔洋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扩大、学术界集合优势的整体发挥,以及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进程。这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为打造王渔洋研究高端平台创造了契机。
    山东省王渔洋研究会的成立和社科院文学所古代文学研究室学术研究基地的设立,不仅是这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的两大亮点,最重要的是,这两个机构的设立,为推动今后的王渔洋研究搭建起了两个高端平台,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杜贵晨教授说:“这两件事情同时为王渔洋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高层次的平台,这使王渔洋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山东省王渔洋研究会由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中共桓台县委、县政府发起成立,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齐鲁书社、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等专业学术研究机构的学者和桓台县地方文化研究的骨干组成。研究会的成立,初步建立起推进王渔洋研究的长效机制,在专业学术研究与地方文化研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为国际、国内王渔洋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深入挖掘王渔洋文化内涵的新的信息平台和联络枢纽。不仅如此,研究会的成立,使王渔洋文化研究在“高大上”和“接地气”二者兼顾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会长王志民教授说,这为“充分挖掘这份文化资源,从文学王渔洋拓展到政治王渔洋,拓展到道德王渔洋、人才王渔洋等等,将王渔洋的一生贡献和做官做人做文章的杰出表现转化为发展新时期文化的丰厚文化滋养”提供了良好契机。同时,还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地方文化研究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和综合研究中心,肩负着提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和理论创新的使命。此次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蒋寅及其团队的5名研究员都带来了高水平的论文,除了对会议在学术上、组织上做出重要贡献之外,最令人鼓舞的是在桓台设立了学术研究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古代文学研究室郑永晓教授指出:“在桓台设立王渔洋学术研究基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王渔洋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把学术研究建立在对研究对象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尤其对于推动以王渔洋为个案的地域文化、家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双方文化与学术交流,培养锻炼年轻学者增强对王渔洋研究的认知和兴趣,共同推动以王渔洋研究为中心的区域文化研究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得益于地方政府对王渔洋文化研究的高度重视,国内著名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此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对于回顾总结20年来王渔洋研究的成就,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王渔洋研究的走势,建立科学可行的运行机制,促进王渔洋研究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以及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促进当地文化建设,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三、宣传方式多元化、角度新,刊发的层次高
    这次全国学术研讨会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参与报道的新闻单位一共有31家,包括中央及省、市的主要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这些媒体对整个活动情况进行了全面、及时的报道,不仅大大提高了王渔洋的影响力和桓台县的知名度,而且为王渔洋文化品牌建设和桓台县文化强县建设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反响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自8月21日至9月20日,针对此次活动,已经在省级以上媒体发布原创稿件60篇,其中传统媒体13篇,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支部生活》等国内影响较大的主流媒体及专业媒体,稿件刊发层次高,影响巨大。另外,淄博日报等市级媒体也陆续发表大量稿件。网络媒体发稿数量更多,其中,在中新网、中新网山东频道、新华网山东频道、人民网山东频道、光明网、凤凰网山东频道、中工网、齐鲁网、鲁网等发表原创稿件47篇,中国网、中国广播网、搜狐、网易、新浪、大众网等转载相关文章43篇。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充分发挥影响力大、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和优势,或图文并茂,或短小精悍,或深入报道,或全面阐释,对王渔洋的文学成就、为官理念、王氏家学文化、王渔洋文化研究等各个方面进行报道,篇幅不等,形式不一,内容丰富,确保了宣传报道的高层次、多元化,为公众提供了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
    综合分析相关报道后发现,此次宣传报道最大特点是结合时代特征,突出了王渔洋“一代廉吏”的为官之道和王氏家学文化的精髓,尤其是王渔洋《手镜》中所体现的廉政思想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清廉为官”、“正能量”、“存道义心行道义事”、“家风家训”、“不负民即不负国”等字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如《经济日报》9月14日6版2条醒目位置发表了1300余字的“清官如何教子”的评述性文章。文章开宗明义:王渔洋及其家族的廉政思想,无疑是王渔洋文化当中,最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正能量”。并指出,王渔洋的廉政思想“为当今的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启示”;《工人日报》以《重温清代廉吏王渔洋》为题,侧重报道了王渔洋廉政文化的价值所在;中国新闻网、凤凰网、中国网、新华网等均发表了题为“学者建议廉政借智古代家风家训:存道义心必行道义事”的文章,强调了加强对王渔洋家族家风家训的研究对于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中新网山东频道、中国青年报先后发表了“齐鲁望族——恪守家风家训兴盛绵延不绝”、“清、慎、勤——王渔洋从政思想传递当下为官‘正能量’”、“王渔洋:不负民即不负国”等文章,对王渔洋的为官和做人给予高度关注。这些报道通过全新的视角,使人们对王渔洋这个300多年前的“诗坛领袖”、“高官”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改变了过去单纯关注其诗坛地位、文学成就而忽视其宦绩、廉政思想的现象。
    这些报道,使更多的人对王渔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使王渔洋这个古代知识分子形象由抽象、单薄变得鲜活、丰满。人们不仅重温了王渔洋的文学成就,而且对其为官之道、廉政思想以及家风家训、家族文化等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结语
    “桓台出了这样一位一流的大诗人,这是桓台的幸运,王渔洋是桓台人的骄傲”。袁世硕先生在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如是说。出了王渔洋这样一位“有清一代集名臣、诗人、学者于一身的文化伟人”,的确是桓台之幸。
    同样,作为王渔洋故里的桓台县,能够在王渔洋故去300余年后,依然如此重视王渔洋文化研究工作,着力于做强王渔洋文化品牌,并多次举办隆重纪念王渔洋的国际性、全国性重大学术交流活动;而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众多专家学者,依然能够在其诞辰380周年之际,心怀崇敬,齐聚桓台,隆重纪念这位古代先贤,这位文化巨人,光大其诗学理论,弘扬其为政理念、廉政思想,又何尝不是渔洋老人之幸!
    不仅如此。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标志着王渔洋,这位昔日的文坛领袖,“一代诗宗”,已不仅仅是“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代名词,而是一个“有道德,有文章,又有事功”的“一代正宗,文官典型”(杜贵晨在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尤其是他的为官之道和廉政思想,不仅成为此次研讨会专家热议和探讨的内容之一,而且也成为媒体和学者关注的焦点、亮点,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誉,这些都进一步凸显了王渔洋作为一位文政兼从的古代知识分子和高官的人格魅力。
    曲高和众,学术不朽。王小舒教授在学术总结时说:“中国走向世界现在正逢其时”,王渔洋文化研究何尝不是如此!这次大会的圆满成功,王渔洋文化研究及保护高端格局、长远规划的确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正如杜贵晨所说:“本次会议的推动,各位进一步的努力,必将使王渔洋研究大上台阶,再创辉煌!”
                                                  (魏恒远  包泉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